2017年4月8日下午,第七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的分論壇之一亞洲園林教育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俄羅斯、澳大利亞和臺灣的知名學者,與中國大陸高校及知名設計院的專家就園林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及規劃設計的具體案例進行了交流研討。亞洲園林教育論壇,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院長沈守云教授主持。
首位演講的嘉賓是圣彼得堡國立林業科技大學景觀設計學院院長Irina Melnichuk,她的報告的題目是《俄羅斯風景園林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她表示,俄羅斯在景觀設計專業領域培養專家已有80多年歷史,但面臨向新型的教育體系轉型,需要向歐洲學習。 Irina Melnichuk認為,在市場經濟時代,應該重新審視培養景觀設計專業人才的體系,讓新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能適合學科的發展。她還認為,中國園林教育可能跟俄羅斯存在著一些相同的問題,因為俄羅斯和中國有很多歷史都是一致的。
圣彼得堡國立林業科技大學景觀設計學院院長Irina Melnichuk
曾做過8年設計師并對中國山水有長期研究的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建筑設計系主任Greg Missingham,以“景觀設計+跨文化的思考”為主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說,把兩種文化進行融合,把其中一種文化的特征應用到另一種文化中,會有三種類型的做法,即移植、轉變和翻譯。Greg Missingham分別舉了日本以外的日式庭院和中國以外的中式庭院等例子來講解。他指出,在將設計融合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誤,比如非常膚淺的模仿、單一化等。另外,很多文化其實是不同層面文化結合在一起的,不能忽略文化的多層性。
墨爾本大學建筑設計系主任Greg Missingham
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主任張育森教授和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的劉庭風教授,從不同主題給大家介紹了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張育森教授從中國園林的起源談起,講中國園林有宮殿式和山水式,他介紹了傳統園林造的抑景、對景、借景等造園手法,以及植物的應用。對如何將中國古典園林理念應用到現代公園,他提出人本、實用、自然、和諧、文化寫意和生態環保六個原則,還提出,中國園林需要創新,不能一味模仿或者簡單把西方的東西引進來。劉庭風教授最近一直在做北京皇家園林的風水研究,御花園嚴格的中軸對稱與眾多的建筑景觀,形成了八卦和五大風水格局,他分別從風水角度進行了專業解讀。
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主任張育森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劉庭風教授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廖秋林教授,介紹了該校“河溪生態恢復與景觀再造”課題和項目方面的成果與感受。廖秋林說,生態恢復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和急迫的問題。他們的研究生教學,在農學相關基礎的學科當中,創建了生態恢復的復合人才團隊,加強了基礎教學,讓研究生把觀察的科學對象用數字化方式表達出來。在這基礎上,申報了一些國家級、省級研究課題,并在教學的基礎上參與了一些生態恢復的項目,取得了一些學術成果,有些成果轉化成了實際規劃。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廖秋林教授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教授級徐聰藝,給大家分享了《2016年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總體規劃及低碳生活園》案例。徐聰藝介紹,唐山大南湖地區,是一個歷史較久的采煤塌陷區。在項目的整體的規劃中,他們盡可能的去展示生態修復的成果。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園會”,把會后的利用,和生態修復功能,還有和城市未來發生的建設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他們采取的手法是,通過周圍的區域和城市道路之間的關系來解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聰藝
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的蔡軍副教授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劉愷希博士也發表了精彩演講。蔡軍教授就 “雙創”背景下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教育探索與實踐展開講解,在農學園林專業基礎上,重建了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分類培養體系,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集成,為人才培養搭建了兩個平臺,在學生成長、教師發展與人才培養方面實現協同,分別制定了七大計劃。在專業課的設置方面進行了一定探索,讓學生就業時有相應的競爭力。劉愷希博士以“注重場景與情境的風景空間設計”為題給大家分享了設計教學研究心得。輔仁大學的楊舒涵同學,是園冶杯大學生國際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她給大家介紹了自己的獲獎作品《產業地景的翻轉機制》。
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蔡軍副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劉愷希博士
輔仁大學楊舒涵
最后沈守云院長對本次論壇作精彩點評,他表示這個論壇很有意義,他希望借這個平臺各抒己見,大家思想的碰撞,為推動園林教育的發展獻計獻策,進一步促進中國人居環境改善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院長沈守云